上世纪80年代,大多数人出行的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,自行车牌和自行车驾驶证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签,有私家车的家庭少之又少,学车自然也是件而又严肃的事。
1987年,张友军技校毕业后正式参加了工作。在单位工作半年后,他到广东进修的同时,还得到了学车的机会。张友军说,那时学车跟学生上课一样,定时、定点、正规、严格。“而且当时学车的学费很高,那时一般工人工资每月也不过100元,可学次车要1000多元,抵得上一年的工资了。”
张友军说,当时学车的少,驾校也很难见得到。“那时候,感觉开车是一个技术,平常人根本没机会接触。”在学车的半年时间里,张友军每天都准时到学校报到,在他看来,学车容不得半点马虎。
张友军印象里,那时学习的内容,除了现在基本的安全驾驶、交通安全等知识外,还包括汽车维修、机械原理等。上课时,老师常常直接把汽车部件拿到课堂内,现场指导学生拆装。而考试时也全是简答题,考试问题非常灵活,主要是要求他们掌握简单的维修技能。
张友军说,那时的教练车是老解放。每天练车前,学员们就得先用水加满水箱,再拿摇把子摇上一阵,车才能发动起来,然后等着教练过来带大家上路。考完试后,学校都是先给个实习本,学生需要接受长达一年的实习期考验。在这期间,如果出现任何责任事故,监理部门将随时取消学员的驾驶资格。安全驾驶一年后,才能拿到正式驾驶证。
学了半年后,张友军顺利拿到驾照。张友军说,那时车少,但为了安全,他从不开快车,每次开车都是小心翼翼,正因如此,开车这么多年,张友军从未发生过交通事故。
2000年以后
学大车的人比学小车的多
2000年以后,运输行业火了起来,机动车也慢慢多了起来,学车的人越来越多。
2002年,符磊高中毕业,看到亲戚中有人跑运输赚了钱,符磊也想以后当一名司机。符磊说,当时的学费将近3000元。“这些钱也不算少了,那时候工薪族一个月的收入也才1000元左右。”因为想以后跑运输多赚些钱,符磊跟父母说了很久,才从父母手里拿到了考驾照的学费。
就这样,符磊到驾校报名学车。那年符磊19岁,报名学车选择了B证,这也是当时许多学车人的选择,因为大家都希望跑运输赚钱。“当时,B证比C证的含金量要更高些。”
虽然学车的人多,但是那时驾考却有些混乱,管理也不规范。一个车一般会有14个学员,考试就在平时的训练场上,上午倒桩、下午上路,选考的那几项基本不用考。